闲置的核酸亭该何去何从
如何实现有效再利用?
新生活已经到来
黄鹤楼下的核酸亭
已悄然完成了创意新生!
读书社区黄鹤白云间共享书屋志愿服务队
“予人书本,手存墨香”。作为全国唯一以读书命名的社区,为充分发挥书香文化优势,黄鹤楼街道读书社区经社区居民、志愿者通过多次民主协商议事,将社区路口核酸采样亭改造为“黄鹤白云间”共享书屋。
共享书屋启动之前,社区广泛联系辖区单位、发动辖区居民将闲置图书捐赠到书屋,传递书香底蕴,充分发挥每一本书籍的价值,提升大家的文化内涵。
居民在共享书屋阅读
移步于书屋,各类书籍排列整齐,桌凳、茶水准备齐全,居民可以就在书屋内看书,也可以在借书记载表上登记后将书带回家观看,按时归还。社区还组织居民和下沉党员成立书香守护志愿服务队,轮流值班,共同守护文明书屋。
居民在花堤社区爱心护学亭借伞
“同志你好,你这能借把伞我接小孩放学吗?明天送小孩还回来。”“可以,你只要在这个本子上登记一下就行了。”志愿者一边热情回应,一边递给他一个借伞记录本,做好登记后,伞也送到了家长手中。近期武汉天气多变,时有突发降雨,仅下午五点至六点一小时放学高峰期,黄鹤楼街道花堤社区爱心护学亭里志愿者就能接待近十位前来借伞的居民。
花堤社区八宝巷位于武昌实验小学旁,与彭刘杨路相交,附近居民、商户密集。如今,闲置的核酸采样亭如何重复利用,发挥价值?花堤社区党委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发现,这里是学生家长接送孩子的必经之路,社区通过召开共同缔造议事会,邀请居民、学校、家长代表商讨,最终决定将其改造成“爱心护学亭”。
这个只有2平方米的“护学亭”,别看地方不大,屋内布置却格外用心,功能也十分丰富。社区在这里放置了暖水瓶与一次性水杯,旁边添置了6个板凳,学生和家长可以在等候时来这里喝水、休息;桌子上摆着急救药箱、爱心雨伞,可供学生和家长按需借用。社区还联合学校,组织执勤志愿者,在每天上下学时,进行护学亭值守以及做好路口的交通疏导工作,给大家提供避风港湾的同时,为大家顺利、安全地过马路保驾护航。“我小孩读三年级,学校安排的接送点就在这附近,这个护学亭的创意蛮好,我们接送的时候有一种被守护的感觉,让人很安心!”
彭刘杨路社区大成烟火美食创意市集
“大成有爱 幸福益家”美食创意集市在大成路开市啦!由社区组织的节目表演吸引了辖区众多居民驻足观看,同时,安徽穆记卤味、丽华早点、冯记鲜鱼糊汤粉、川妹串串香、矮子馅饼等二十余家来自大成路的商户“各显神通”,将自家“法宝”在摊位竞相摆放,手工包子、米粉、串串、糊汤粉、桃酥、鸭脖、生腌、馅饼等应有尽有,供大家免费品尝。为激发辖区消费活力,集市现场参会人员还可以登记领取大成消费券,享受8折、无门槛立减2元等多重优惠。居民们热情高涨,各个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队。
彭刘杨路社区商居社小站
这场美食市集活动是社区商居社小站成立的第一场“秀”。彭刘杨路社区是典型的商居型社区,为了让闲置核酸亭物尽其用,最大化发挥公共资源效用,顺应更多民生需求,搭建起社区、商户、居民之间桥梁纽带作用,社区将位于大成路的核酸采样亭重新装扮,打造成社区的“商居社小站”。
商居社小站开展便民服务活动
小站采用社区美食打卡地图装扮,包含了辖区美食、标注了辖区优质商户、便民服务设施等。同时充分利用阵地优势,将常态化服务(即失物招领、应急充电、紧急用药、免测血压)与针对性服务(义务理发、家电维修、法律维权、办证服务、美食指引)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小站的实用性和便利性,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商户门面前、居民家门口。
下一步,彭刘杨路社区将依托商居社小站开展各类活动,增强辖区商户的服务意识、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激发商户和居民参与基层共治的兴趣和活力,构建多元参与、商居共赢的基层治理平台,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西厂口社区绿色驿站
“举手之劳,共创双碳!”在社区绿色驿站前,黄鹤楼街道西厂口社区春意盎然护绿队成员积极响应,有序签名,庄严承诺,共建绿色社区。
西厂口社区位于黄鹤楼脚下、首义广场旁,早在2014年,由辖区退休党员组成的社区春意盎然护绿队便已成立,队员们轮班巡逻,开展社区环境卫生保护工作,为黄鹤楼公园、首义广场提供“护绿”志愿服务。社区“绿色驿站”就是在护绿队的建议下,经居民代表投票后由原来的核酸采样亭改造而成。
驿站志愿者为游客指路
旧物置换、环保知识学习、绿植养护培训……“绿色驿站”为居民们提供了日常环保生活的思路和方式,让居民们在学习与收获中进一步了解环保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环保意识,共谱绿色生活、健康发展新篇章,共同缔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环境宜居型社区,为大美武汉贡献黄鹤力量。
“黄鹤爱心助残驿站”揭牌
今年5月,武汉首个“黄鹤爱心助残驿站”在黄鹤楼公园亮相,试点探索“产供销一条龙”就业创业新模式。
“黄鹤爱心助残驿站”是由黄鹤楼街道西厂口社区核酸采样亭改造而成,它以服务残疾人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公益市场化、助残常态化运营模式,将闲置核酸采样亭建设成销售和宣传残疾人自主生产或参与生产产品的爱心亭,搭建起低门槛、低成本、低风险、多功能的“三低一多”就业增收平台,充分激发残疾人内生动力,探索全链条破解残疾人就业增收难题。
武昌区残联立足于残疾人就业实际和地缘优势,联合黄鹤楼街道、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市创业服务协会、湖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武汉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市大爱新零售有限责任公司等“党、政、校、社、企”多方力量,共谋、共建、共管,倾心搭建集政策宣传、就业增收、党建活动、公益服务、职业康复为一体的残疾人就业增收公益平台。
下一步,黄鹤楼街道将充分链接各方资源,广泛发动辖区居民、商户、党员参与到各小站管理使用中来,聚焦社区“小”细节、群众“微”需求,通过党组织纽带作用把各方紧密联系起来,变“公转”为“自转”,从政府主导转变为自我管理,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提升基层社区治理温度和实效,共同缔造美好幸福家园。